七年級求生指南

週日晚上,雖然電視上播放著精彩的星際爭霸戰 (Star Trek),但是我的心情卻好不起來。Esther 在房裡小聲地和哥哥講話,安撫一下小朋友緊張的情緒。才一個月,我們家這個七年級生已經心力交瘁,垂頭喪氣。該死的教育制度,是我們大人戕害了這些有機會的孩子。

雖然拍得不錯,不過今兒個的主角不是這傢伙

7 年級生最大的改變,就是考試一籮筐。過去為了讓上國中的孩子準備好應考高中的實力,我可以體諒無止無盡的小考中考大考,以及永不嫌多的補習,有道是「十年寒窗苦讀日,今朝金榜題名時」。說體諒,其實也有點假,只不過自己也是過來人,明白這種科舉型制度下學子應有的本份罷了。

為了多瞭解一點目前教育體系的全貌,Esther 買了幾本書,參考了幾本算是當代權威的雜誌。只是我翻了翻,這麼號稱權威的媒體,這麼多「調查」,得到的也是只是瞎子摸象般的結論:就是高舉「擔心沒有學習動力」的大旗,然後將孩子塞進「考試等於讀書」「考試等於學習」的列子裡。剛上七年級還是懵懂的孩子,跟有能力決定遊戲規則的年長教育聯盟,完全是不公平的「戰爭」。我懷疑,再用這種大人的眼光衡量十幾歲的孩子,我們怎麼敢說「我們瞭解孩子」。不知道哪邊看過,有一篇文章是曾經投身教改的母親哭著送她孩子上私校,讀來真是噁心又矯情。我很想問問父母如她者,為自己的私利屈服,為自己的懦弱屈服,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身教?

Esther 為了孩子的教育,著實花心思參考了不少資料。難得我也跟著翻了一下 (因為這是坐在便利超商吃宵夜時順手買的)

我的孩子剛上七年級一個多月,就我實際看到的,是孩子對大人設下的遊戲規則完全無能為力。雖然已經是宣布 12 年國教的 2012 年,剛上七年級的孩子還是每天有 2-3 科小考,每天有考卷寫。我曾經仔仔細細問過孩子課堂上的教學,以及如何搭配考試驗收學習成果。不說你不知道,看到你會心疼。以數學為例,重量可達數公斤的各種學習講義,其實老師只是挑重點講了一部分,然後直接在課堂上演練幾題。說是演練,不如說是看老師表演各種解題法,因為題目不是為了讓孩子「演練、熟悉、累積實力」,而應該是解題大觀。有可能在幾題內,孩子就已經看遍歷年來各種精彩題型的花招和技巧,同樣的題目鮮少出現第二次,陷阱反而俯拾皆是。我們家哥哥的數學是由我指導,單是每天看他在花招繁多的題目中零碎地找到學習的主題 (例如指數率),就覺得他面對的不是「教材」,而是編寫者的捉迷藏遊戲。猜不到編寫者的用意,小孩就輸了。於是乎,每一題都有新把戲,每一題都是新挑戰。小孩哀嚎欲絕,大人保住自己的尊嚴:「學習很難吧,不經寒澈骨,就是說現在了。」這樣的教育方式,不是給天才,就是給背書高手用的,哪來的理解力?孩子能有的迴旋空間少之又少。明明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那麼大的差異性,卻都要在同一個進度中「背好」這幾種花俏的題型。為什麼不就是規規矩矩地幫孩子打好基本能力就好?過去是為了聯考,OK,現在不考了,還這樣教,老師未免也太不進步了吧。

其實這些圖表我覺得陷阱不少,例如左下角「實施 12 年國教會不會降低你學習的意願?」大部分孩子的答案都是「不會」,但是出版者應要歸納結論為「年級越高的學生越會為基測而讀書」,哇,明著誣賴孩子啊

我手上這本親子天下,這麼權威的雜誌,輕鬆地將這種「考試等於學習」的責任推給了孩子:「沒有考試,孩子沒有學習動機」,但是卻沒說說這種制度下的老師有多麼輕鬆!同樣的進度內容,同樣的一週五堂課,用傳統考試代替引導的作法簡直輕鬆愉快!上課兩堂,要孩子在本子上抄滿筆記 (這筆記內容可是老師幾十年來混口飯吃的精華啊,絕對不可以因為重視理解力的新教育理念而打掉重練),然後考試三堂 (這三堂課可以開會、改作業/考卷,說不定還能上網找找 MP3)。額外的考卷/講義就買吧 (反正幾年來都是跟廠商這樣配合的,題目好壞,讓廠商去操心吧),反正解答本我老師看得懂。孩子跟不上,就寫聯絡簿要家長拼一點,太離譜就建議去上資源班,否則整班拖不動,累的可是導師我啊。別看我菜,好不容易從前輩學到幾招偷懶的方法,撐幾年後就不用帶新生了。單是開個學,還得跟這些菜鳥家長解釋個半天,收個 5000 塊班費,剛好而已啦。

印刷業這麼蕭條,只有印參考書最賺錢。不但大開數,還都是全彩的,說有多不環保就有多不環保

我仔細看過孩子帶回來的課本、講義和考卷。太多內容沒有教,而且太多內容是課外的 (麻煩課內的先教扎實好嗎?)。一天兩節課,就會抄滿整整好幾頁的課本,但是孩子其實對內容一知半解。我非常不懂,為什麼有可能在兩堂課內除了課本內容外,還得補充上 1-200 字的教材。透過引導、討論、互動,我相信可以讓孩子有更多學習動機,而不是權威媒體說的「不考試孩子就不學習」。我們納稅義務人花了這麼多錢培養出這些老師,不是要讓他們荼毒孩子的。難道國內培養師資的體系 (師範學院等) 就是這樣教?填鴨式教育的精神原來不在制度,而是已經長存在學校、老師和教材業者的共識中。教育部若要解開 12 年國教的枷鎖,還得問問這些共犯體系肯不肯哩。套句 Esther 跟我鬥嘴時說的:「改成 12 年國教,我們這些已經布好局的既得利益者不就沒了優勢?得完全重新開始尋找「潛規則」?苦心設籍、遍尋名校名師的人怎麼辦?名校名師又怎麼辦?」(當然,有部分程度這真的是她的心聲)

喔,老師自己認真編的講義,這種用心應該給個「讚」

對我來說,這些我都不在意,我只是希望孩子獲得盡可能公平的機會,不要在學習的路上失去信心。當今的教育制度有可能優於過去的一點,就是去掉了升學的窄門。想要學習者面前到處是機會,到處都是學園。但是偏生根深蒂固的升學主義繼續箝制著孩子。其實我蠻不懂,12 年國教,為什麼有小四的孩子就開始要補習?Esther 跟我說了一些理由,我一點也聽不進去。一個制度的改變,影響了教材業者、補教業者、學校和老師這整個共犯結構的利益,這點我可以理解,但是家長何苦讓孩子隨波逐流,考成一片焦炭?Esther 說:「現在不用考試,但是高中還是要某種型式的甄試。甄試就是考試,只看是一次聯考或是看全學年成績而已,都是考試。只考一次有辦法準備,看全學年,等於平常成績都列入計算,所以小考段考月考,老師都是要算分的,自然要準備。」聽起來還是牽強。老師可以用其他上課學習成果來給分,為什麼一定要考試?只要老師願意減少一半小考,然後用這些時間來跟孩子有更多互動、更多說明、更多引導,我想日子就會好過一半。可惜,今日師者,願意如此用心者不知道還剩多少。

我目前看到的狀況,七年級分上下兩學期,每學期有 3 次月考,所以一共是 6 個大考試。各科老師,為了學生月考成績漂亮一點,有經驗者會快速「填鴨」完所有教學內容,然後在月考前先考過幾次小考。有一天孩子回來講「我們某某科老師還蠻得意的,說月考前他就會讓我們考過 4 張考卷了。」一個學期扣掉放假等,算是約 4 個半月,所以每次月考的間隔約莫是 1 個月出頭。1 個月半中,7 項科目 (國英數自然歷史地理公民,或許還有我漏算的),平均來個 3 次小考,就有 21 次。21 次加上真正月考的 7 科,等於 28 次考試。每學期等於 84 次考試 (28×3),每年 168 次,3 年下來是 504 次。若再加上高中 3 年,一共是 1008 次。

繼續算。1 個半月要考 28 次,扣掉週休二日,約莫就是 30 天內要考 28 個考試,所以天天有小考是必然的。如果放個颱風假或是國定假日,那麼每天考卷就是 2 張以上。哀哉,這就是我們給孩子的教育。

昨天,孩子拿回一張數學指數率的考卷回來寫,在晚餐時食不下嚥,多問兩句就濕了眼眶。因為這張考卷原本要用考的,但是老師時間不夠所以就發回家寫。小孩花了時間卻完全寫不出來,急到掉淚。飯後我們盡可能讓氣氛輕鬆點,拿考卷一起檢討看看。我有耐心地在小白板上一題題帶著孩子解,某些式子他懂,某些式子他只是靦腆地笑。「任何數都等於 1 乘以自己,然後再套分配率,你們有教過嗎?每一題都有用到欸。」「喔,老師上課好像有講過一次,後來說大家應該都學過了,就沒再講了。」「…」大家學過?大家去哪學過?補習班嗎?我滿肚子咕噥。繼續教。有的題目看來應該都是聯考題目吧,指數加減,還要脫括號,然後分配率提出來,然後再抵銷刪除,寫完一題,等於活用 3-4 個觀念。題目精采絕倫 (個屁),可惜對手只是個在課堂上學過沒幾分鐘的七年級孩子。我花錢是要讓孩子去學習的,不是花錢看你們表演這些絕招的。要讓孩子挫折,那有什麼難的?看你們做的就是了。我們就是要讓孩子去學校學基礎、打基礎,然後由簡而繁加以演練,最後成為他自己的實力。當今教育制度這樣,我覺得我納稅的每一塊錢,有一半都白費了。

我們家的塗鴉牆,已經變成檢討功課的專用白板

我上面寫你們,你們是誰?不外乎就是教育官員、學校、老師和教材/補教業者形成的共犯體。我跟 Esther 說,我們家長可能是孩子最後一個幫手,千萬不要站到共犯的那一邊去。這些共犯都是高知識份子,我們不幫孩子一把,誰幫?稚子憐哉。

有方法嗎?我們家實際煎熬了 1 個多月,有一點心得:

  1. 這麼多考試就是為了升學。所以財力足夠者,直接放洋接受其他教育,可以幫你的孩子省下 1 千次考試。當然,進私校是另外一條路,直接讓孩子進入痛苦深淵。有看過電影「The Wall」嗎?
  2. 財力不夠者 (或是不想留洋者),如果確認孩子想念書,那麼就要正面面對。「上課填鴨 → 考卷=學習 → 檢討=學習」。這種循環雖然合理,但是孩子的壓力和學習狀況都不好。畢竟沒有人會每天遭受打擊 (這題我不會,那題我也不會) 後還能保持平常心的。所以我猜想一個解決的方式,就是走在前面。利用孩子上七年級前的那個暑假,「去!補!習!」。是的,你沒看錯,最最不喜歡送孩子去補習的我,也不得不承認需要它。因為補習班先教過後,就可以比上述循環改成「補習班教過上課填鴨 (鴨子已經填過了,所以鴨子輕鬆) → 考卷=學習 (補習班寫過了,分數不會太難看,保住一點自尊心) → 檢討=學習 (就看老師怎麼噹那些低分的吧,誰叫你們不補習)」。這種作法,算是先讓孩子去補習班學一遍 (原本老師的責任,你就放給一半補習班吧),然後再進入這個考考考不盡的循環裡。今年有了經驗,明年我們家還有一個七年級生,暑假可能就沒辦法那麼逍遙了。
  3. 如果孩子不是很喜歡念書,那麼或許放輕鬆也是另外一種作法。就好比聽演唱會一樣,總是會有一群人從中場拼命往前面搖滾區擠的,但是看得到五月天阿信本人嗎?輕輕鬆鬆在後場聽歌者也大有人在,還能攤位買杯啤酒麻醉一下,讓夜晚更美好。台灣現在這種學習亂象,往前擠不一定有用啦。士農工商,如果孩子興趣不在讀書,Esther 和我還真的想讓他們早早進入社會,擔任起社會需要的角色來。
同樣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孩子,跟走在巨大屁股之下的機器人一樣,毫無創意和可能性

的確,未來環境嚴苛,我們不是要一群只會在溫室的草莓族、啃老族。只是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搞教改、搞教育,小孩一進國中還是走著我 30 年前經歷過的那條路,真是沒進步。

雖然制度還未完善,不過孩子你就先磨練磨練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啊
我還在憤慨中,一轉頭小孩已經開始自我放鬆了… 還好我們家都算是樂天派的

9 thoughts on “七年級求生指南

  1. 你好!剛初逛你的部落格,有一事欲請教!
    請問你adele 的21專輯,有I Found A Boy 這支隱藏曲目嗎??

    謝謝!!!

  2. 我看了這篇真是沉心,我以為跟以前有很大改變,實際上還是如此。 數學我是不行,國文 英文 還可以,而這麼痛苦的學習方式(每天遭受打擊),記憶猶新。 學校學的跟出社會要用的差距太大,說穿了,讀書還不就為了溫飽與養家活口。

    最近因工作需要,看了蔡志浩老師一本書(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有點出為什麼讀書與他自己的想法與求學經驗,博客來有內容簡介,不介意的話看看。

  3. 看到你的分析總算弄懂現在教育現況了
    不然我問很多已經當家長的朋友都不清楚
    家長搞不懂
    反正就送到補習班
    花錢求安心

    他們這群蛋頭真是令人絕望
    擔心以後的世界小朋友會很辛苦

  4. 到現在,我們家還是堅持「家長自己當備援投手」的想法。除了英文去補習,其他各科都在自己家裡唸。每天花一點時間看小孩的聯絡簿,問問小孩有沒有自修問題拿出來問 (是的,我們家有寫自修),倒是讓哥哥安然度過七年級。

    今年小的已經上七年級,哥哥則已經是八年級老鳥。持續在家自己努力中。哥哥說,一些「補全科」的同學很羨慕他,即使哥哥的成績也只是中上。我們也為了這些孩子覺得辛苦,補習真的是太多了,但又沒可能每個家庭都有空指導孩子的課業。只希望大家工作之餘若有餘裕,自己在家好好帶帶自己的孩子吧。只有你知道自己孩子有多頓,知道怎麼樣才牽得動這頭牛 🙂 孩子值得多得到幾次機會,慢慢聽懂這些一輩子受用的知識。

  5. 這陣子我都在寫托爾斯泰的評論,他是托爾蓋茲,因此入行甚早。某天我因搜尋一個鍵詞而路過您的網頁,一方面您面容極像我在米蘭時經年酒肉的朋友,再因你文字洗煉優雅,最後是您人類學式典範式的家庭筆記,夾義夾敘清楚理會不囉囌,讓我好生興趣。這篇文章我想回應,因爲即便各種理由都在說念書的好處,我卻覺得其風險不可不談。我只懷念並且每天操習過去我唸博士時每天享受跟昨天的自己比較而得長進時的快樂,其他的學習方式都不屑一顧,深感厭絕(當後來我又到稍二流學校多唸一會博士,才知不是每個有名號的學校都入流)。如今我也教書,卻越發不懂學生唸書目的是爲什麼,看着他們急着學習、畢業、找工作…真是好勞心。托翁說他早年決定專職寫作只因爲讓一家過上好的生活。學習用知識來做最喜歡的事就是好的教育,跟學歷周旋很有風險。我很有經驗。完成高等教育懂得入行時的紀律就可以離開學校了,臺灣教育不諱言教太多,都爲了要上劍橋的。但…劍橋之後這輩子還剩下什麼。妹妹的教育不能等,或許劍橋就是一切了。大家都是跌跌撞撞過來的。

  6. 您真是太客氣了,小弟受寵若驚 (大概只有酒肉朋友這個詞受之無愧)。

    我的孩子,老大已經依照他自己填的興趣念了高職。雖有一般高中可念,不過孩子的選擇也是選擇。今天他主動要求說暑假想學某某新東西,我們聽了很欣慰。這是他自己想要的東西,完全沒有他人的期盼介入。

    小女兒是今年考試,也就是 2 週後。會走出什麼樣的路我們不確定,但現在的確是以「運動家的精神」,先順利考完試再說。

    我個人始終認為,在每個時間點把手上的事情認真做好,會是實踐任何理想的基礎。很幸運,小孩相當程度也能接受這種想法。

  7. 酒肉朋友往往自己想得起這輩子到底做過啥,我那朋友對3D模型有超乎完美的熱忱。上文「完成高等教育懂得入行時的紀律就可以離開學校了…」,換掉「高等」改作「專業」,也不該用教育一詞更美好一些。上高職去,有點期待,令人敬重「職人」道德觀,是否即將養成。對於小孩已經會的東西,父母跟老師都只是助教,記得小時候滿場跑小額頭上冒出汗珠費勁填滿ikea黑板的熱切,不知是否已在教育過程中消散,有幸的得再用20年找回來,但不見得還能有自由摸索與不顧一切的熱切了。曾在威尼斯識得一位年輕日本男生來家裏吃飯,同住屋女孩說他來學做鞋子,多年來老闆苛待他,讓他做了全店的鞋,卻是收入微薄。職場不公義,素來我們把令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以道德稱之,但我歡喜他到底入了行—— 與自己作對那一行,職人們以超乎常人的價值觀,讓我們也開始對自己有點期待。勇敢的父母是否該讓魚回到河海裡游水,往往在生死一念間,大人的安全感不該成爲對小孩成長的期待…3.5年前回憶如今略可作證。祝福長大中兩位小小朋友並一家平安。

  8. 說來慚愧,小孩上高職去,心中忐忑的恐怕還是父母多一些,畢竟那條道路我們都不懂,不在我們的安全區。但孩子已經展開這一段全新體驗的人生,習技由新,純真依舊。我們很高興和他一同做出這個選擇。我覺得我們都有拿出勇氣來。

    謝謝你的祝福。我們家兩個好吃好睡,跑跳如常。該擔心的是抽太高,我的小車載不下這兩個寶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