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品味─琺瑯彩折肩壺

「喔,有美喔。」我把 iPad 轉向 Esther,難得小姐花了點時間仔細端詳。「你去問問看中間這一把。」畫面上,七把彩繪精美的紫砂壺整齊排列在桌上,像是一個個精美的瓷娃娃。可惜心儀的壺第一時間已經被人手刀買下,Esther 和我只得另尋目標。最終入手這把同樣令人驚豔的琺瑯彩折肩壺。

沒有更好的方法介紹了,直接上壺吧

素雅的紫砂遇上琺瑯彩,東西方技藝碰觸出精彩的組合。彩釉裝飾始於清代康熙年間,作法是在燒成的紫砂壺上用釉彩繪或滿壺掛釉,再將施過釉的壺回爐進行二次窯燒。因原料煉製取得不易 (有些顏色甚至要進口),一開始 (康熙時期) 是添五彩,之後 (雍正至乾隆) 又出現琺瑯彩、粉彩、藍白彩、點彩、爐鈞等彩釉裝飾。

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 樂宜品:五彩·粉彩·鬥彩·琺瑯彩你都分得清楚嗎? )

單是繪製手法,就是一門大學問。我粗淺查了資料,康熙時期主流的五彩瓷器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雍正起流行的粉彩,則在填色之前先用玻璃白打底 (也有一種說法是加入鉛粉),讓色彩看上去很粉嫩,所以粉彩會有渲染的效果。

手上另一把粉彩小品。顏色柔和且有渲染效果
花開富貴是經典圖案,代表人們對幸福、富有和高貴生活的嚮往
這一把是粉彩文旦
的確是為了這一對小童買的,會讓我想到自己的一雙兒女
手上的藍白彩小品。同樣採粉彩手法繪飾
此壺天圓地方,名為豐收壺

時至今日,琺瑯彩紫砂壺不足為奇,對岸多有宜興 (紫砂) 和景德 (陶瓷) 合作的作品。先前我就收過數把點彩妝飾的紫砂壺。今次吸引我的,是此壺身上塗飾的蓮花紋 (個人猜想)。妝點之後,紫砂壺多了點青銅器的味道,蓮花紋環繞其上,饒富趣味。

來科普一下吧。如此文化寶藏,過去有幸共享,今日取而代之的是錯亂的史觀和妾身未定論。我們到底要被帶到哪裡去?
唐代蓮花紋瓦當
美人折肩,採用黃金朱泥全手工製成。就我個人粗淺的判斷,應該是採五彩手法繪製
真正吸引我的,是壺上繪飾的蓮花紋,有那麼一點唐代的感覺
和素體相比,點彩的是否漂亮多了?
拿到水槽旁試試出水。拍攝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哈

台北故宮博物院中收藏許多明清的紫砂壺作品,精采絕倫。由於該院採行公共化政策並加速圖檔資料開放,我得以貼上幾把鎮院之寶供各位觀賞。這裡有一個故宮的「紫砂風潮」展覽網站。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卉方壺 (藏於台北故宮)
清 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萬壽長春海棠式壺 (藏於台北故宮)